技术工作中的乱象

Posted on 2016-07-18 20:20 in Feeling

在创业潮的推动下,互联网创业现在进行得如火如荼。不过我们却最近频繁听到某互联网公司的负面新闻,说明了互联网公司的管理方式出现了问题。管理大师德鲁克说21世纪的一个难题是知识工作者的管理,是因为很多时候工作的成果,付出的努力无法量化。对此我想说说在自己身边,技术工作中遇到的不合理的地方。

协作的诅咒

协作成为一种时尚,公司鼓励大家成为优秀的企业公民,无时不刻互相帮助,是因为组织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人们能共同完成一个人无法单独完成的事情。和同事交流能够激发更有价值的见解。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被无穷无尽的邮件,消息,流程所打扰,消耗大量时间与人互动,无法在工作时间完成任务,只能加班加点或者把工作带回家。

协作的最大问题在于,它让“深度工作”无法展开,或者变得很困难。“深度工作”是我们完成工作的杀手锏:你只有聚精会神才能掌握一门困难的学科或者解决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是为什么很多人对于协作如此执着?一个原因是,协作远比“深度工作”更容易衡量:任何一个傻瓜都能记录下来有多人在slack上发帖或是在会议上发言,但是要发现一个独坐办公室的人是在取得突破还是无所事事,可能需要好几年。另一个原因是,管理者往往感到必须让别人看到自己在做管理,他们会自动地用会议和备忘录占满所有人的时间,而不是让他们继续各自的工作。

有些人对协作高度热衷,以至于被邀请参加每项议题,但过不了多久,这些很“热心”的“专家”会成为协作的瓶颈,在他们发言之前事情就无法定下来。而且他们对许多自身能力之外的议题拥有发言权。

明星员工

在很多公司,有一些程序员是众望所归的“明星”:程序出了什么问题,找他们可以第一个响应,而且他们可以非常投入地解决问题,哪怕加班加点也无所谓。

可是如果仔细思考,这样的程序员有不少就是麻烦的制造者,因为他们写不出高质量的程序,只能以“高度的责任心”在线上除错。而且,这样的程序员往往因为态度好、加班多,受到大量的关注和鼓励。还有一些程序员,他们或许沉默寡言,或许不爱加班,但他们总能提交高质量的程序,上线之后就不需要自己再操心。不幸的是,这样的程序员往往不会获得关注,颁发奖励的时候也论不上他们。

量化工作

很多领导信奉数字管理,就像互联网产品需要分析数据一样,连风投都要看数字。而且在IT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我们越来越容易获得数据,覆盖面更广更全面更细致。在工作中这些数据又跟绩效挂钩。

不过很多时候工作是无法量化的,commit次数最多的程序员一定是最优秀的程序员么,slack消息最多的员工一定是工作最努力的员工么。数字化的考核剥夺了工作的快乐,我们的工作越来越“碎片化”,仅仅是为了数字好看,也限制了员工创造性地发挥才能。

但是其他考核方式又受到办公室政治的影响,所以很难有一种合理公平的评判标准。

作为一名内向的程序员,尽管会遇到很多不合理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抱怨,提高自己,改变自己,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最后送大家一碗鸡汤:人生苦短,来日方长。性刚易折,性柔易屈。苦海无涯,开心就好。坚持是一种品质,放下是一种智慧。天无久雨,地无长旱。恩爱无比,嫌隙渐生。

参考: 《协作的诅咒》-约瑟夫.熊彼特 《我所理解的技术领导力》-余晟